引导学生走出记叙文选材中的窠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2 14:2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引导学生走出记叙文选材中的窠臼
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王凤臣
一、选材俗与旧已成为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的痼疾
孩子们的生活犹如那山间的溪流,一路欢歌,时时激起朵朵洁白、晶莹的浪花;孩子们的世界好像那雨后的彩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然而,作文,作为对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世界的反映,却显得格外暗淡,少有色彩,更乏灵性。探究原因,不难发现,固然有写作形式上的问题,但主要是表现在文章内容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又主要是俗与旧的困扰。比如,写一个人,倘若写老师,往往是雨夜为“我”补课,或深夜批改作业,或带病坚持上课,有的还要让老师晕倒在讲台上;写父母,往往是深夜——常常还是冬天,当然要冒着雨雪背“我”上医院,或雨雪天为“我”送雨伞,——往往还带着病;写同学,往往是放学后到医院为“我”补课,而一坚持就是一个多月,或是“我”与“他”闹了矛盾——当然责任必是在“我”,后来他主动帮助“我”,于是两人重归于好;……一位老师在一次题为《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后作了这样一个统计:全班56个同学,写拣钱包的有25人,约占44.5%,写帮助老大爷老大娘打扫院落的21人,约占37.5%;某所中学在一次小学生入初中后的摸底考试中,作文题设置了这么一个情境:一天李子与同学林忠约好下午两点去科技馆参观,当李子要出门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怎么办呢?林忠家又没有电话,李子望着门外,一时陷入了矛盾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在雨中》为题写一篇作文。试卷交上之后,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写李子与林忠不约而同的跑到学校关门窗,还有不少的学生写李子在路上遇到了林忠正在帮一位老大爷(或老大娘)背着东西等等,于是李子赶紧上前搀扶起老大爷(或老大娘)。这类不看题目要求而让文中的人物去做“好事”的居然占了60%多!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这种俗与旧的题材,严重束缚了中学生的写作思路,影响了他们在写作上的突破与发展。本来,现实中可写的鲜活生动的人与事俯拾皆是,但走惯了老路,不去开辟新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总是以不变的内容应万变的要求,应万变的时代。由此可见,选材的俗与旧已成为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的痼疾。
二、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记叙文选材的新天地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这样一种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的品格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而现实的情况显然走到了其反面。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呢?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一是社会政治庸俗化、功利化严重腐蚀了作文的灵魂,二是应试教育一统化标准严酷束缚了作文教学观念和实践。我们不少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背离生活,把主题看得高于一切,要求学生在那种先入为主的崇高、光明和美好理念的支配下,纵情礼赞现实生活的幸福和发展远景的迷人,先行的主题天然地决定了取材,以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来服从和服务于预设的光明主题,之后就是按照设计好的一个个模式进行组装,于是规格整齐划一的“产品”就“下线”了。作文,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就变成了现代化生产的流水线,这种“产品”当然不是从学生主体内心深处喷发出来的活的情思,不是留在智力竞赛场上潇洒漂亮的生命轨迹。它以牺牲童子期精神发育的和谐健康为沉重代价,换得蚯蚓似蜷曲的死分数,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