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精彩纷呈——以《葡萄月令》为例谈阅读教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6/5 11:03:5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10字。

  同课异构    精彩纷呈
  ——以《葡萄月令》为例谈阅读教学
  王乃宁   卞建容
  2011年4月,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在我校组织了面向全省的大型教学研究活动。我校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与我校赵艳秋老师同课异构,同台献艺。课题是高二现代散文选读中的篇目《葡萄月令》。黄厚江老师整节课本色自然,亲切随和。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教学语言诙谐幽默,诱导自然,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设置有层次、有针对性;课堂放得开收得拢,教学板块清晰,条分缕析,尤其是课堂小结时,将板书内容连缀成一串葡萄,正好与本文题目《葡萄月令》相吻合,可谓神来之笔,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了大家风范。赵艳秋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立足文本,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教学思路简单清晰,互动高效,方法科学,效果明显。笔者就以谈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这两节课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文本解读:匠心独运,丝丝入扣
  阅读教学的诸多环节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是核心。教师首先要对文本做自我理解和阐释,明白作者写了什么,才知道要“教什么”。教师要有能将自己独特的发现转化为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发现、产生共鸣、理解作品。两位老师都能在强化自我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
  黄厚江老师对文本始终从人性、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去组织教学。开课伊始,黄老师从问学生有没有读三遍、两遍或者一遍文本入手,引出“坦诚”的关键词,借以了解学生熟悉文本的情况。学生并没有很好地预习,教者并没有受此影响,而是用关键词带动对文本的基本解读思路。整节课围绕“代表”二字展开。这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入点巧妙,概括力强。黄老师从“汪氏语体”“汪氏散文”“人生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代表”的内涵,既涉及内容、又涉及语言、又有人物情感、思路清晰,体现出名师对文本深度解读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发现它的语言特征。说的就是品味语言的重要性,黄老师上课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品味语言。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善于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提问题针对性强,环环相扣,点面结合,重难点突出。比如黄老师提问“汪氏语体有何特征?汪氏散文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葡萄月令》?”仅此三个问题贯穿整节课,紧紧抓住问题核心所在,让学生从语言入手走进作者的内心。所提问题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黄老师让学生读课文,找一找文本中写了几个“多”的环节十分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设计巧妙,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又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信,开发了潜力。研读过程中设计了练笔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阅读延伸环节,让学生听记,复述,汪老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有效的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再如提问“汪氏语体的特点是什么?”旨在提升学生鉴赏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葡萄月令》?”这一提问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资料赏析散文的能力。抛出问题的时机得当,通过具体语句表明:摇曳而有变化,自然而然,没有斧凿的痕迹。比如提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葡萄月令》?”学生回答熟悉葡萄的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