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职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渣滓(zǐ) 参天(cān) 龟裂(guī) 拙政园(zhuō)
B.瑰丽(guī) 袅绕(niǎo) 贮藏(zhù) 秉礼堂(bǐn)
C.润滑(rùn) 粗糙(cāo) 萌蘖(niè) 对称(chèn)
D.休憩(qì) 迁徙(xǐ) 菱角(léng) 瓤肉(r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幅员广阔 晶莹透明 出类拔萃 五采缤纷
B.拂红穿绿 脍灸人口 更足珍惜 茶楼酒肆
C.鸟语花香 绿草如茵 心旷神怡 题名留念
D.绚丽多彩 自我吹嘘 典雅端庄 传种接代
3.下列成语中的“因”与“因地制宜”的“因”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祸得福 因陋就简 B.因循守旧 因噎废食
C.因小见大 因小失大 D.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4.下面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国 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②它们在花丛中忽上忽下,忽东忽西,拂红穿绿,翩翩起舞,为大自然的春光 许多景色
③在轩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 书画使用。
④因此,泡桐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树种,而且是 和工矿区绿化的好树种。
A.幅员 增添 欣赏 鉴赏 B.地域 平添 鉴赏 欣赏
C.幅员 平添 鉴赏 欣赏 D.地域 增添 欣赏 鉴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给艾滋病感染者以同情关怀,既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又有利于防止艾滋病感染者自暴自弃。
B.他那惟妙惟肖的叙述使我人了神,我仿佛跟着他进人了四百年前葡人占据澳门的情境。
C.一小撮人搞“台独”分裂祖国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漠河、瑷珲等地出现别处见不到的极光,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下午放学后,几个班级的干部正在教室里研究文艺会演的事呢。
C.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D.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7.判断下列各题中对引用的说明正确的两项是 ( )
A.老师讲授《荔枝图序》,谈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引资料、表明对荔枝的质疑,总挈全文。)
B.“南州六月荔枝丹”(引诗文,介绍荔枝的生态。)
C.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引数字、谚语,说明荔枝授粉机会不多。)
D.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于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诗文,嘲讽封建统治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8.下面介绍的知识不妥的一项是 ( )
A.《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学小品,作者贾祖璋把介绍荔枝有关知识和引用古代诗文揉在一起构成有机整体。题目是引用清朝人陈辉《荔枝》中的句子。
B.《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作者善于抓住厅、堂、楼、阁等七种建筑的特征,先说功用上的特点,再说建筑制式上的特征,因为建筑的制式是取决于功用的。
C.《台湾蝴蝶甲天下》不仅从整体、个体两个方面说明蝴蝶的特征,还介绍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上说明蝴蝶的习性特征。
D.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标志。
9.下面是关于牵牛花的一些说明性文字,把它们连缀成文,句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牵牛花是 ①供观赏 ②叶心脏形 ③花喇叭形 ④一年草本植物 ⑤通常淡红、紫红、紫蓝色
A.④②③⑤① B.①②③④⑤ C.④③⑤②① D.③②④⑤①
10.依照例句的格式,仿造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