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1880个字。
《穷人》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篇课文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的内容,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小说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本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探究学法,为本单元后面几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文分两课时教学,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2、根据对文章的分析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满深情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字里行间,理解穷人“虽家贫,但心富”的思想境界,从桑娜与渔夫的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启迪,这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目标所在。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平台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并且我们农村学生对穷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的形象了解及切身体验。
三、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