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6
- 资源简介:
约6950字。
林黛玉进贾府
教材分析
曹雪芹的《红楼梦》,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学生对作家作品并不陌生。从课文本身看,《林黛玉进贾府》主要写贾府人物出场。人物出场的顺序安排极具匠心,不是大呼隆一起上,而是有先有后,把王熙凤安排在贾母等人之后,把贾宝玉又安排在最后,让一个重要人物,一个主要人物,先后在聚光灯下一展风采。另外,作者写人物出场,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笔墨轻重也各有不同。其中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浓墨重彩,着意渲染,写得特别精彩。教学重点是通过比较研究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来鉴赏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第三回,也是《红楼梦》的序幕部分。在这一部分里,贾府第一次亮相,重要人物也纷纷登场。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一起去品读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教会学生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细节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并将这种手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提高写作水平,并期通过本课的教学,调动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教法探究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应主要采用“文本研习”“比较分析”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和比较分析,把握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品味曹雪芹表现人物的高超技艺;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3.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2.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
3.认识封建剥削阶级的豪华奢侈生活和封建贵族家庭的等级、礼规的某些侧面。
4.鉴赏《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及形成性格特点的社会原因。
5.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教学重点
1.着重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2.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3.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红楼梦》写作背景及前五回的主要内容。
2.介绍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