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名师导航教学设计汇编
- 资源简介:
共21课,约72440字。
阿房宫赋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杜牧这篇《阿房宫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阿房宫(ē) 囷囷(qūn)
妃嫔媵嫱(yìnɡ qiánɡ) 剽掠(piāo)
鼎铛玉石 (chēnɡ) 逦迤(lǐ yǐ)
锱铢(zī zhū) 庾(yǔ)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一词多义
一
而
使
怜
之
爱
族
2词类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用作动词,合族灭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乘着辇车。)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焦土:名词用作动词,变成焦土。)
燕、赵之收藏 (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宝玉。)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哀: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哀;鉴:名词用作意动,以……为鉴。)
3古今异义
钩心斗角(古义:钩心指廊腰,斗角指檐牙;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积蓄;今义:筹划,计划,组织。)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怜悯。)
4相关成语
钩心斗角:(1)谓建筑物或图纸的结构精巧工致。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 唐朝杜牧 《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谓精心构制,斗胜争奇。 清朝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咏物诗》:“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3)比喻各用心机,互相倾轧。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名声,竟肯如此钩心斗角,无所不至呢。”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权诈、诡秘的空气中钩心斗角。”
四、文学常识
1杜牧(803—853),字牧之,唐朝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人称“小杜”以别与杜甫。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阿房宫赋》是杜牧的成名之作。他凭借此文中了进士。
2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西汉时文人将屈原、宋玉等所运用的、作为长江流域文化代表之一的《离骚》式诗体加以改造,向散文方向发展而形成的。“丽词雅义,符采相胜”(《文心雕龙•诠赋》),洋洋洒洒,极尽铺陈之能享。赋在其后不同时代的发展中,从古赋到徘赋到律赋到文赋,形式上不管怎么变革,却始终沿着散文化的轨道行进,并没有回到诗的故乡。说“赋者古诗之流”,只有在说明赋还保留着某些骚体诗的外部形式特点时才算是正确的,若是用以说明赋是诗的一个支派,那就是大谬特谬了。诗,总是喜欢借助跨度极大的跳跃,行踪飘忽飞腾,在广阔的立体空间里上天入地,展开想象和联想,时刻为感情寻找着形象。赋,则不然,它与一般的散文并无二致,都是在一个平面上慢走快奔,在展开其叙述、描写、议论时,逻辑严密,顺序衔接,脉络连贯,十分注重文章的说服力量。而说服力量的达到,往往具体表现为对文章气势的追求。“以赋视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气恶”。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揭示出赋和诗在对气势要求上的这种不同点,可谓一矢中的。
五、名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