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高三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2 9:47: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小题,约8660字。

  黄浦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高三语文试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1.1.11
  学生注意:
  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朋友小聚,席间说起某些“讽一劝百”或只是炫耀“三俗”、谈不上“讽”与“劝”的热播连续剧,有人戏称之为“中产阶级堕落宝典”,当场被一时髦淑女善意提醒:“您老可别成了九斤老太啊!”于是哄堂大笑,话题很快切换,觥筹交错,言笑如仪。
  ②但我却不禁暗自浮想联翩起来。盖哄笑之由,并非座中一客被誉为“九斤老太”,乃因说者自居时髦,却一本正经吐出一个很落伍的词,多少也有点幽默。“九斤老太”是鲁迅小说《风波》里一笔带过的人物,曾经与阿Q、祥林嫂、闰土、假洋鬼子、孔乙己一道流行过,如今已颇为古旧,纵然比谌容《人到中年》里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名气响一点,较之也曾奔赴鲁迅笔底、永远保鲜的“国骂”,就逊色多了。现代文学一些“共名”(何其芳语)悄悄隐退,主要因为近一二十年大量新词涌现,□□了一度流行的旧词。
  ③新词迭出,表征社会进步。比如“发扬”什么,自幼用惯,曾几何时已被“弘扬”取代。上下一心,咸与“弘扬”,“发扬”就黯然失色。有些场合改用“发扬”,反而不够庄重。从红色年代过来的人都熟悉“光辉”一词,当时只觉臻乎其极,无以复加,孰料又有“辉煌”起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盛大场面若无“再造辉煌”,“共创辉煌”予以描写,加以烘托,就缺了什么。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感情”单独使用,很可能变成“敏感词”。文学中写不写感情,写到什么程度,主体是谁,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现在不也被风光无限的“情怀”代替了吗?……“四化”“小康”何其“辉煌”,几十年下来,乔治•奥威尔所谓“新说法”如雨后春笋,更新之速,惟房屋拆建道路翻修可以媲美。再用旧词,若非“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也只能是“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检梳妆”了。
  ④语言发展并非一味舍旧图新,也有推陈出新。末世论相信一切言说最后都要受审判。语词一旦造出,就不会废弃,至多存放在人所未识的永恒里。时候一到,即被激活。据说英语最不济,新事物都得量身定做新名词来匹配,海量增加,因此难学,而汉语只须几个常用字稍加组合,就应变无穷。远有“科学”“经济”“自由”“民主”“细胞”“原子”,近有“下岗”“待岗”“扫黄”“打非”“外资”“低保”“社保基金”“发改委”“社精办”“五个一”“电脑”“博客”“上网”“灌水”“环保”“全球化”“脑残”“伪娘”——对旧词和旧用法或疏离,或仿造,或回归,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似新实旧,可旧可新,不像现代日语、韩文,任由“音译”外来词肆意糟蹋母语的纯洁性。
  ⑤成语与器物无关,系乎文化根性,稳定性更大。许多从《尚书》《诗经》开始就雷打不动,绝无废弃(存放)之虞。《尚书•禹贡》述尧至暮年有“南巡”。“共工”“驩兜”“三苗”“鰥”,恰为“四罪”。尧死,百姓“如丧考妣”。舜行德政,“百兽率舞”。《诗•蒸民》有“小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小雅》有“万寿无疆”,《关雎》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今沿用,不绝如缕。
  ⑥ 奥威尔说过,“和语言滥用现象搏斗往往显得多愁善感古趣盎然”(《政治与英语》)。“搏斗”云云有些夸张。放手滥用,也翻不出语言之网。许多簇新语词,无非旧词重新包装。比如,“网络红人”漫天飞舞的诨名绰号,不都是“多愁善感古趣盎然”吗?语言的惰性令一切创造事先陈旧。张世禄先生曾以《诗经•君子于役》为例,说明汉语里许多“基本词”,“经过千百代保存下来而没有加以变化”(《汉语历史上的词汇变化》)。“活在当下”、陶醉于词语爆炸的绚丽光芒、天天做仓颉的人大概不会承认,但这恰恰也是一种信念:“基本词汇是基本上完全保存下来的,并且使用为语言的词汇的基础——把千百年积累起来的基本词汇消灭掉了,又不可能在很短期间内创造新的基本词汇,那就会使语言瘫痪,使人们完全丧失相互交际的可能。”(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人“说”语言乎?语言“说”人乎?真很难讲。
  ⑦算不得“基本词”的“九斤老太”是否也会咸鱼翻身,重新流行呢?要打赌,或许可以稳操胜券。
  1.选词填入第②段空格处,说明理由。(2分)
  (1)覆盖    (2)颠覆
  选项              理由                                              
  2. 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3.对文中“九斤老太”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中有人被朋友戏称“九斤老太”,言外之意是说他古板、不够时髦。
  B.鲁迅《风波》里的“九斤老太”一度流行,在新词涌现过程中悄悄隐退。
  C.文章结尾再次出现“九斤老太”,引发语词存放以后也可能流行的思考。
  D.“九斤老太”和“环保”“全球化”“脑残”“伪娘”一样,也都是流行语。
  4.联系全文,概述作者所认为的语词“流行”与“存放”的关系(3分)
  (1)                                                           ;
  (2)                                                           ;
  (3)                                                           。
  5.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B.语词发展需要推陈出新
  C.语词的流行和存放
  D.语言的核心在稳定
  6.运用作者的观点,分析以下流行语的表达效果(任选一例回答,若两例均选以例一计分)
  (3分)
  例一:《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有人叫好,说这个标题读来感觉“给力”,也有人说权威媒体这么遣词造句不够严谨……
  例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2010年的网络热词中,类似调侃农产品涨价的谐音词尤为醒目,可以说三字新词领衔社会热点流行词。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20分)
  山阴道上访徐渭
  ①绍兴,古称山阴。盛夏时节,三下江南,徜徉山阴道上,赏钟灵秀泽,沐淳朴风土,荟萃人文,目不暇接。我为寻访一颗泣血之灵魂,参悟一个生命之真谛,冒雨直奔前观巷大乘弄10号的青藤书屋。
  ②山阴道上,人们皆知身处闹市的三味书屋,却少有人知地处深巷的青藤书屋。青藤书屋就像一坛深埋地窖之老酒,等待有缘的访客闻香而至。她是我国绘画史上蜚声江南的“青藤画派”发源地,也是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徐渭的出生地和读书处。
  ③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别号青藤。其诗、文、书、画、曲涉猎之广,成就之高,前追东坡。他开创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之风,扭转了花鸟画的地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