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课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2 12:0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感悟新课程
          济南第十八中学  焦迎伏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这是当今教育界最时髦的话题,当然也是最沉重、最神圣的课题。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不简简单单是一个词语的变化,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教育思想的革命,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化。在这里,我向各位老师谈一谈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感悟,不当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首先,这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但教育不能很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时,它所面临的抉择也只有改革一条路,以此来顺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任何东西都强调共性、统一性、标准性;而当今的时代,却已经走进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东西都强调个性、特殊性、特色性。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价值,使社会生产和消费品标准化、大批量,使学生严格而规范的完成生产过程。这是一个学生物化的教学过程。而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性化、个性化的时代,它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主要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生活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学校教育努力追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价值,使社会生产和消费品个性化、特色化,使学生充满创造的完成生产过程。这是一个学生人性化的教学过程。
从物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到人性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只有借助于课程改革才能很好的实现。
其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今的社会,已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其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发明了一个词,叫着“知识爆炸”。后来,人们又改称“知识激增”。面对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显然,再采用以“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要教学模式、以拘泥于‘繁、难、偏、旧’的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传统的课程教学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思维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专家曾经作过这样的统计:人类的科学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则是每3年至5年增加1倍。这些剧增的知识,一方面来自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不断加深,另一方面来自于各门科学文化知识之间及其内部的不断整合。另外,科学文化技术转化率的不断提高和转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也是人类知识剧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曾做出过举世公认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使我国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本次课程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即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人类生产方式转变这一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就可以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它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19世纪中期,在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遭遇到的是同我国清朝政府相类似的命运。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抓住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