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陌生化原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29 15:3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针对陈旧、枯燥、重复的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本文阐述了如何运用艺术创作中的陌生化原理处理语文教学的有关问题,避陈去俗,翻新出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认知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br>
关键词:陌生化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br>
    <br>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斯基首次提出陌生化(defamiliarazation)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对艺术的欣赏靠直觉的感受,太司空见惯、太熟悉、毫无新鲜感的事物就会“越过感受”直接进入认知。<br>
后来,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进一步提出陌生化原理,他认为文学的审美性在于造成感受和接触事物的新鲜感。文艺创作不要照搬对象,而是对对象经过艺术处理,将熟悉的对象变得生疏起来,使人们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体验到文艺的避陈去俗、翻出新奇的创作过程。<br>
这一艺术创作原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br>
青少年学生都有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在学习中表现为:希望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希望老师有新的教法,热衷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等。而我们陈旧、枯燥、重复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很难满足他们这种心理,从而造成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认知内驱力的萎缩,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率。<br>
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入地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br>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可以借用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原理避陈去俗,翻新出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改变语文教学低效率的状况。<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