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练习
- 资源简介:
约4530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练习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诗句中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帐暖渡春宵常使英雄泪满襟 C.停杯投著不能食安能行叹复座愁
B.九重城阕烟尘生玉容寂寞泪阑干 D.楼船夜雪瓜洲渡遥遥万里晖
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C.聊逍遥兮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B.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D.雪肤花貌参差是(长短不齐)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规矩。《长恨歌》《蜀相》都是古体诗,《拟行路难》《书愤》都是近体诗。
B.“风骚”的“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的两个源头。
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D.“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狂放不羁,常于汉南云台山竹林下酣歌纵酒。
5.下列诗句,没有用比喻抒情的是( )
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6.对下列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皇重色思倾国”,汉皇,汉武帝。倾国,是倾国之美,绝代美女,指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作者批评汉武帝沉迷声色,荒废朝政。
B.“帝子降兮北渚”,“帝子”指湘夫人。传说她是尧帝的女儿,所以称帝子。因为湘夫人是神,腾空驾云,飘然而来,所以用“降”。“兮”:语气助词,是楚辞语言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C.“塞上长城空自许”,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自许“塞上长城”是陆游毕生抱负。
D.“金屋妆成娇侍夜”,典出《汉武故事》,武帝幼时,他姑母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做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7.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作者以“水”喻人,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表达了安于现状,承认现实的消极情绪。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自”“空”二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
(2)渔阳鼙鼓动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