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政道博士》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4270字。
《访李政道博士》课堂实录
师:上课(学生起立,互问好)播放音乐《发如雪》)
师:大家对这首乐曲熟悉吗?
生(热烈):周杰伦的《发如雪》
师:没错,不瞒同学们,杜老师就是因为这首歌迷上周杰伦进而去了解周杰伦的。生活中,当我们喜欢一首歌、一幅画,或者赞叹一项科技发明,我们会很想去了解作为歌手、画家、科学家的他们背后的故事,访谈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板书:访谈)
师: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访谈节目吗?
生1:杨澜访谈录
生2:背后的故事,鲁豫有约
师: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很多,而且访谈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的现象,老师说几件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比如周杰伦曾因为在《鲁豫有约》表现出不了解雷锋的事迹而引起网友争议;又比如郭敬明(学生反应热烈)曾在《面对面》中因为要回答的问题太尖锐而一度中途离场;还有易中天在访谈节目中直批主持人愚蠢。如此种种,既引发了人们对访谈问题的探讨,也折射出了访谈所具有的巨大的挑战性。今天,老师就想和大家一起走近访谈。
师:首先,我们来看到课本拓展阅读篇目第七课《访李政道博士》,我们在布置预习时,请大家试着划出文章你最受启发的句子,并用两三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在文本中读到的李政道博士,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
生3:文章中有句话,李政道先生说“诺贝尔奖不是目的,科学本身才是目的”,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追求科学本质的精神。
师:很好,请坐。这句话在文章第23段,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划了这句,的确,一位研究者抱着怎样的目的去做研究,其实往往已决定了他能够在这一领域中探索到的程度。
生4:我想说的是第4段的最后一句话:“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李政道先生获得了诺贝尔奖,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那种谦逊,我觉得这对我们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师:好,谢谢你。说到这里,杜老师想简单补充一下,李政道先生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还荣获了十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还曾十三次获得世界级的大奖,我相信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谦逊应该正是他能后续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5:我想说的是第17段:“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做基础科学是我一生的工作,它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他在获奖之后,还能够继续这样的努力钻研,把工作看得跟自己的呼吸一样,很值得钦佩。
师:很好,不错。是的,正是全身心的投入和钻研才让他感到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
生6:我想说的是第17段的第一句,“辉煌是我的心里的感受,得奖时我很高兴,但得奖是几天的事情,以后又要如常工作”。我觉得他对自己得奖很平静,对这些名声很淡然,我觉得这种精神很可贵。
师:是的,淡泊之心是可贵的。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不久前我们刚失去的季羡林先生和钱学森先生,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如此非凡的业绩,这和他们能把名利看得很淡,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一项研究事业中有很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