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2005年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长寿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月考(二)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务必写在答卷上。
第一部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差别 参差不齐 差事 差不多
B、 供给 配给 给养 补给
C、 暴烈 暴饮暴食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D、 屏风 屏障 屏蔽 屏除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终生 终身大事 截留 大江截流
B、 传颂 传诵一时 奇谈 夸夸其谈
C、 奇闻 奇文共赏 湮没 淹没无闻
D、 峰会 峰回路转 不意 不义之财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人的一生,能够留一句话就是很大的贡献。如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等等。
B、 阿米绪人还是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他们反对任何一种战争——不论其交战国是谁?也不论战争的起因如何?
C、 爱因斯坦认为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始终应当放在首位”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二是“激发想象力,使儿童有神圣的好奇心”。
D、 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____,也许败归。
②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之重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对这一点颇有_____。
③一个樵夫 发现伯夷和叔齐都缩成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
A、 凯旋 微辞 偶然 B、胜利 微辞 偶尔
C、胜利 微言 偶然 D、凯旋 微言 偶尔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 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 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的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D、 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位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4年拿下3个学位的学者一直难以忘记1985年那万里求贤的一幕——当时的北大校长出现在他面前,诚邀他到北大工作。
B、 没有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没有好文化的与时俱进,没有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关系的观念方法,都会影响到年轻人的文化观。
C、 从经济总量上讲,现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繁荣的。
D、 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的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它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如果完全认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