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想北平》教学设计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吴洪兴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母亲般的爱和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的体验与理解。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与妙处。
教学设想:
1、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借助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理解文本。
2、借助多媒体,加强感悟。
3、安排一教时。
4、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的老舍;
(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flash音乐:《故乡是北京》)
有谁到过北京吗?你对北京是什么印象?(多媒体展示:北京图片)这些东西给我们的印象都是理性的,客观的,缺少点感情,因为我们不是北京人,北京在我们的心中没有占据一定的地位,因而说到北京只是一个地名概念而已。而著名作家老舍就不同了,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在北京生活了42年,那么他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想北平》。
二、简介作者:
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因此,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请你谈谈你了解的老舍。
明确(多媒体展示):老舍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着称于世。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朗读课文。
(一)研读内容:
▲标题的“想”告诉我们什么?
——不在北平。
▲不在北平为什么还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