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探究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31 10:3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中文言文探究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原创)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一中   袁先兵   电话:02557787799—9461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大多数教者在教学时只注重对字词句章的条分缕析,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接受,这样严重地扼杀了文言文自身的生命力,浪费了极好的学习素材。被编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编者经过慎重选择的名篇,教师首先要能在教学时抓住其“四性” 加以因势利导。
一、知识性  知识性是文言文教学最大的特性,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目的。这些文言文名篇都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的积淀,流传至今,体现了它们巨大的学习价值与意义。教学时主要要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最基本的要让学生适应考试的要求,如识文断字,掌握常用的文言虚、实词的用法,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会翻译一些文言语句等等。学生吸取了厚实的知识营养后,还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学好文言文的知识,可以说是受益终身。
二、思想性  教者在教文言文时往往会考虑到初中学生刚学文言文不久,不宜讲的过深,而忽视了对其思想意义的挖掘,或者讲解的不够透彻。其实很多文言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发人深省,启迪人们的智慧,让人从中可以得到很大的教益,因此,教者切不可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顾着讲解字词内容,淡化了向学生灌输精神营养液。如孔子的《论语十则》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精妙论述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其意义远远高于语言的形式本身;《曹刿论战》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可谓卓越远见,对当今为政者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马说》表达的对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愤慨应是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最好的反衬;《核舟记》和《口技》虽是文言说明文,却也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微雕技艺和口技表演才能,令人心动神驰,赞叹不已。
三、艺术性   不少教者在教文言文时,讲的是细之又细,唯恐学生听不懂。结果把课文磨得支离破碎,毫无艺术美感可言。其实,不少文言文名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文章音韵和谐,对偶押韵,读来如风行水上,朗朗上口。有的句式整齐,有的骈散结合,或长或短,或多或少,间或运用多种艺术修辞手法,艺术性极高。优美的语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如饮醇酒,如品甘醴,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学习这样的文言名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就学习的意义而言,已上升另外一个高度了。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陋室铭》、《爱莲说》等文,篇篇都如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体现了一种艺术的崇高美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