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6300字。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招徕( lái ) 馈( kuì )赠 炽(chì)热 如法炮(páo)制
B、蜿( wán )蜒 吞噬( shì ) 稽(jī)首 众目睽睽( kuí )
C、缄(jiāng )默 狩( shǒu )猎 黝(yóu)黑 龙吟凤哕( huì)
D、媲(pǐ )美 笃( dú )信 干涸(gù )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宽恕 不逊 璀灿 塑方 B、辫挞 归咎 和煦 藩蓠
C、聆听 混淆 挑衅 颔首 D、磨蹭 排红 锃亮 禁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B.初二(1)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们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考试之前只有养精蓄锐,充分休息,才能出色发挥,取得佳绩。
D.王明看到那道深奥无比的奥赛题,就像看到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只能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B、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5.综合性语文活动: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根据你掌握的对联常识,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上联内容,调整下联语句顺序。(2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看池边绿树,莺唤起一庭佳丽,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2)改写下列句子的画线部分,使它和前一个分句形成对偶。(2分)
原句: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般。
改句: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6.古诗文默写。(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5)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
阅读文段(一),回答7~11题 (12分)
(一)
①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的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