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
四川省苍溪县浙水中学 韩顺发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
在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怎样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当老师宣布讨论开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大专交流着,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讲什么就根本听不清,老师宣布时间到,声音便嘎然而止。实质上这种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成了观众,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活,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究其原因,一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二是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影响了学习品质的提升。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趣于美国,并在70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在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综合观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成员型。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程和模式,缺一不可。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来看,合作学习 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集在生生之间的关系的拓展上。生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合作学习必须贯彻“人人尽责”、“平等参与”的精神。“人人尽责”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必须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有所贡献,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合作学习的另一位倡导者卡甘曾给“人人尽责”下过这样的定义:“每一个人都必须有看得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