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介绍一篇好文章
牟平一中王召国老师几年来潜心作文教学研究,并有成果。下面是他的研究文章,该文于2002年获市教科院优秀论文一等奖。现在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浅谈“绿色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牟平一中 王召国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忧心的发现,本来拥有亮丽多采的青春的中学生,他们的作文却是“异彩纷吴”。青的抑郁、感伤,年少强说悉;红又红各无限上纲,口号一大串,生吞政治课本,活剥历史教材;黑色类的作文或是偏激悲观,或是指天斥地;白色作文言之无物,废话连篇;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作文对早恋、对情爱的描写呈现黄色趋向……若是真要给这样的作文以色彩的话,我认为应全部定位在“灰色作文”上。在“灰色作文”里,学生写的不是真情实感,而是虚情假意;不是清新向上,而是苍白颓废;不是有感而发,而是生搬硬套。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因而也疏远了语文,疏远了心灵,疏远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这固然与各种传媒负面因素的影响有关,可我们在作文教学训练中也存在观念陈旧、方法单一的问题,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潜能。
为此我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手心”,做到“文如其人”,呼唤一种清新、活泼、健康、向上、闪烁着新人类智慧的文风,我称之为“绿色作文”。
一、“绿色作文”的理论依据
1、绿色作文能力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核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绿色作文”训练首先要和素质教育中的思想道德素质训练相联系。“文如其人”,就是要求学生首先学会踏实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踏踏踏实关的人,写出的文章决不会华而不实;思想贫乏的人,写出的文章来,一定是空洞无物;浮华虚伪的人,写出的文章必然装腔作势。所以,“作”文也是“做”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固然是说的书法,用来说文法也通。
2、绿色作文能力是语文学科学习的推动力和最高表现。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然是“语言——思想——语言”和循环往复过程。第一层次的“语言”,侧重于对语言形式上的认识和理解,后一层次的“语言”侧重于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思想”层次,注重学生情操的培养和提高。作语言处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来向社会殿示自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说,如果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拥有创作“绿色作文”的能力,语文的课堂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3、写作本身的要求。
写作“能力”的构成较为复杂,它和学生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表达技巧、文字水平乃至气质禀赋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写作实际上是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一个综合,这几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的以“绿色作文”的训练必须从多方面做持续的“综合努力”。陆游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此言得之。
二、实践与探索
营造浓郁的文学创作氛围,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言为心声”,“诗以明志”,写作是“表现”的一种工具和手段,高中学生正处在张扬个性的时期,当他们的习作变成了铅字或是通过屏幕、通过广播发表出来,对于学生们来说确实是一种肯定,会有一种收获喜悦。牟平一中的“小石潭”文学社,从征稿、审搞、定搞、排版、印刷,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小石潭月刊》的出版、发生,以及和兄弟学校文学社的交流,使每一个同学的文学梦想有了施展的天地,同时班报、报栏、影视评论园地、校园之声广播、超大屏幕等设施都是文学创作的发表园地,定地发表优秀文章,极大鼓 了学生的创作信心。
教师“下水”,和同学们写同一题目的作文,这样一方面使语文教师自觉加紧作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更加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