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资料介绍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8 18: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间屡建屡毁 ,不绝于世。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 黄鹤楼外观为五层建筑,高51米,里面实际上是九层。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9 ”为阳数之首,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所谓“九五至尊”,黄鹤楼这些数字特征,也表现出其影响之不同凡响。 黄鹤楼素有“千古名楼”,“天下绝景”之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学技术的水平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黄鹤楼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 宋代黄鹤楼由主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建在城墙高台
之上,四周雕栏回护,主楼二层,顶层十字脊歇山顶,周围小亭画廊,主次分明,建筑群布局严谨,以雄浑著称。 元代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但在布局与内容构成方面有不小的发展,植物配置的出现, 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庭院空间,特点是堂皇。 明代黄鹤楼,楼高三层,,顶上加有二个小歇山,楼前小方厅,入口两侧有粉墙环绕, 特点是清秀。 清代黄鹤楼的徒刑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表现出一种神奇壮美的气质。建制格调以三层八面为特点,主要建筑数据应合“八卦五行”之数,其特点为奇特。 现代黄鹤楼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重新设计,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七十二根大柱拨地而起,六十个翘角层层凌空,琉璃黄瓦富丽堂皇,五层飞檐斗拱潇洒大方。
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
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