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应试阴影,呼唤人文回归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7 10:0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走出应试阴影,呼唤人文回归
                    东关中学  沙燕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语文教育毫无疑问同样源远流长,从孔子创办私学到官办学堂,语文教育走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经了风风雨雨。但不知何时,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旨归的语文教育随着高考制度的建立,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应试教育。课堂里师生不再共同学习知识,交流人生观点,“满堂灌”凶猛地占据了主导,“分数”切断了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弊端日益暴露,“高分低能”学生的培养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把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的囚笼中释放出来。2003年版的高一语文教材充分地将人文性打并入语文知识中,体现一种对人文回归的呼唤。
作为新教师,在形势大好的机遇下却苦于经验的不足而无法打开局面。此时,城南中学之行提供给我奋斗的良方。城南中学的夏晓燕老师在《胡同文化》这一篇散文的教学上一改传统的“理结构、清内容、析感情”,充分体现了“人文、互动、现代”充分考虑到现在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与整合能力。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大量的图片资料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把握散文内核。其次,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完全站在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步步启发,点点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即胡同文化的特点。最后,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作者感情的体悟。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投影在屏幕上,带领学生咀嚼个中滋味。但是,在教学中对作者情感的体味仅仅局限于对胡同文化没落的伤感、无可奈何、迎接新事物的欣喜便戛然而止。就我个人的观点,作者在这一篇散文里表达的是对传统文化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的衰败,那么我们不妨迁移转化到具体的学习上,针对传统的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汲取传统的文化态度,使人文性教育从一个口号真正降到学生身上。
崧厦中学的顾金燕老师将人文性与鉴赏、回顾相结合,用浓墨重笔导入新课:展示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展示学生熟悉的诗歌,展示本文作者其他文章,三点合一,推出一个结论——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引出本文重点,即揣摩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充分考虑到师生互动,有序地引导学生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味情感,文辞优美,课堂气氛张弛有度,有条不紊。
美中不足的是形式的陈旧,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实质略显老套。因这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