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善于纳谏的君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3 21:4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尽君责   勇纳谏   成明主
——记高一册第五单元中的四位君王

江苏徐州中石化管道中学 张丽 03年9月
纵观高一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我们会看到四个能言善辩的说客,凭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地达到目的。而在这四位说客背后又是怎样的四位君王呢?可以说,没有这四位君主,便不会成就这四个伟大的谋士,不妨让我们再走进那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吧。
四位君主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年龄、性格,在历史上的名声亦不尽相同。尤以勾践为我们熟知,他能于劣势中卧薪尝胆、苦耐十年,终灭吴国;齐威王则是齐国有名的君主;赵太后即赵威后,惠文王妻,历史上有美名,《战国策》中《赵威后问齐使》一篇更显其政治成就。但这四位君主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纳谏。也正因此,成就了四位说客的美名,也成就了自己的名望。让我们来看看在这四篇文章中他们的具体表现。
1. 纳谏的背景 
都处于国家盛衰或生死存亡的转折点上。郑文公面对的是杀气腾腾、虎视眈眈妄图将郑这小国一口吞灭的强大的秦晋之师。稍有不当,羊入虎口、全国覆灭。勾践同样处境危难,被吴王夫差包围,退守会稽山,英雄末路。赵太后新执政就面临秦国的急攻。和这几位相比,齐威王的处境就和缓了许多,既无郑伯与越王之尴尬,亦无赵太后之忧虑,但其统治能否更为英明,齐国能否走向强盛,这亦是一个关键之处。因而这四国的存亡、盛衰此刻便系于四位说客之嘴,亦系于四位君主之念中。
2. 纳谏的过程
郑文公此刻面对大敌不再似先前对待重耳逃亡那般,不听从大夫的建议。此番,佚之狐只一言便使其放下尊驾,降下国君之身份劝说久不被任用的烛之武。但烛之武却是满肚子的委屈、牢骚,为年轻时没得到重用而耿耿于怀,此时郑伯却是耐心、冷静,而又不失身份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一位国君能亲口说出自己的过失已属不易,而后一句更耐人寻味,囊括了国家、人民、个人的利益,终于使爱国忠君的烛之武同意出山。这一过程短暂却又紧张。郑伯作为一国之君,在危急关头,不仅听从了臣子的劝说,而且面对老臣的怨气仍能静下心来去劝说,其勇于纳谏,由此可见一斑。
勾践亦在危亡之际方才想到广招贤良、共治国事。对此,文种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运用形象的比喻责备勾践临阵磨枪,未免太迟了。对臣子的善意批评,勾践大度地说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并且“执其手”,似兄弟般。与面对伍子胥好言相劝却不加理睬的夫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在低谷时、在危难中,一个国君能放下霸气,与良臣真心相待、促膝而谈,听得进指责,接受得了怨气,能纳谏除弊,也就能化险为夷。这两位君王能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