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4 13:03: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4-10《茶馆》备课资料
整理、改编:仪征中学 林依然
《茶馆》:怀念经典年代
金涛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今起正式公演这出戏,老舍的新著《茶馆》(三幕话剧),这出戏通过一个北京茶馆的变迁,和许多人的生活遭遇,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
  《茶馆》的演出,可以使观众认识到腐朽、野蛮、残忍、多难的旧中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新社会。”
  这是1958年的3月29日的《人民日报》对《茶馆》首演的报道。《茶馆》从那一个夜晚开始,红遍了中国。今天,我们透过这些文字,试图去观察这样一部影响了中国舞台近半个世纪的经典名剧,看到它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留下的印痕。
茶馆心结:古典文化的宿命
  整整42年了,《茶馆》始终是一座丰碑。
  它曾5度搬上舞台,但是,演员前后却只有2班人马,一班人马是于是之、蓝天野,另一班,就是梁冠华和杨立新。站在90年代末的《茶馆》新版,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一点,和另一部经典话剧《雷雨》大不一样。几十年间,《雷雨》可以由不同的剧团,在不同的地点,一代又一代地演,而《茶馆》却不能,它只属于北京人艺。《茶馆》的排他性,决定了它在中国舞台艺术上的特殊地位,几乎成为北京人艺的独家经营的“专利”。今天,人们一想起《茶馆》,就会想起王利发的一招一式,那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都是刻意经营的范本。
  在学者们看来,《雷雨》和《茶馆》各自代表了一种古典文化的图象。三、四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和解放前的旧都帝京,构成了舞台丰厚的底蕴。它们的区别,是海派和京味的差别,前者以家庭为视角,透视新旧时代的冲突,后者则以茶馆为载体,隐喻世象更替。《雷雨》体现了做戏的极致,《茶馆》展现了市俗的生活,两者是中国话剧舞台的两极。
  《茶馆》是不可复制的。它不仅代表了话剧的鼎盛时代,话剧迷们引以为豪的激情岁月。更大意义上,《茶馆》的难以驾驭,在于它所代表的一代文化的消亡,城市边界的扩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时尚都发生巨大改变,京都遗韵,变成往事不可追寻。于是之,黄宗洛,郑榕等的表演,也变得难以复制,《茶馆》中的30多个人物,反映半世纪的沧桑,这种宏大叙事中包藏的社会文化信息,对后人来说,成了不可破译的密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