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6 22:2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素质评估卷(四)
七年级语文(第④单元)
班级              姓名                   座号            
江西省万载县教委教研室    蓝寿明
一、语言运用。(1—3题,8分)
1、请用正楷字写出本单元你印象最深的词语或成语6个。(3分)
2、下面是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照示例,写出所指(写出三个即可)(3分)
    收二川,排八卦,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六出:六出祈山。
三顾:                     东和:                    北拒:
七擒:                   收二川:                  排八卦:
3、你经常看电视吗?电视上的广告词都是经过精心锤炼的。请你把你记得的广告词任写二条。(2分)
    如:“天高地阔,草原本色”科尔沁乳业。

二、课内阅读(4—11题,16分)
阅读《空城计》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麝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②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③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④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4、解释加点词语:(1分)
弃城而走: 言讫:
5、所引部分可分为两层,请概括层意。(2分)
第一层(①—②)
第二层(③—④)
6、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把他们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的文意,分析诸葛亮三次“笑”的不同的内涵。(3分)


7、面对一座空城,司马懿先是不信,继而大疑,在其次子司马昭指出:“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时,司马懿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8、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刻划人物性格,试概括出一处,并体会其作用。(2分)

9、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司马懿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可看出两人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10、假设魏王曹操突下一道急令,带兵的是司马昭,你认为战争可能会出现怎 样的结果。(1分)

11、人们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读了选文之后,你认为诸葛亮除了智慧过人之外,还有什么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