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培养与中学语文素质化教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一谈到某些人的成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智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能成才的标准。然而,面对着许多千差万别的成功事例,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辛勤研究,开始把人们从智商决定论的枷锁中解脱出来,20世90年代中期,一种全新的理论——情商理论应运而生。所谓情商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情感世界的理解以及情绪的控制能力。情商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已经渐渐为人所知,有心理学家预言:情商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话题。南京师大校长、教育学家朱小蔓认为:“情商这一概念,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它提醒人们应该多多关注教育过程中情感、情绪的塑造与培养,这正与素质教育的培养倾向相一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情商的培养是语文素质化教学的一个良好切入点。本文将从情商理论的几个基本点出发,简要阐述如何在语文素质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一、自我认识——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我认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敏感的感察力。这种能力是情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为唯有敏锐或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况,才能及时把自己从消极情绪和气氛中解脱出来,也才能预先提醍和警告自己,不要受坏情绪的影响。
中学生思想不成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要使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教师必须做出一定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日记、周记的写作是学生自我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其次,作文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点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
心理学家建议,培养敏锐的自我觉察能力除了自我认识之外,还应该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人如果不能生活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则很容易自讨没趣,招人厌烦或四处碰壁,甚至遭受惨败。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蒋干没有自知之明,结果中了周瑜之计,蔡瑁、张允被杀,曹操赤壁大败;六国没有认识到自身“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最终一一灭亡;桓侯讳疾忌医,因认识不到自身小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