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建筑艺术》主题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1/26 21:49:4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970字。
  语文主题学习阅读学案        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王亮设计
  班级             姓名           
  【单元主题】《凝固的音乐》
  【配套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阅读时间】第一周、第二周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有名的建筑的特点,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的精神。
  2、品味文章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文准确严密、简明、生动的特点。
  3、学习记叙、说明和描写多种表达方式有机融合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写作的线索。
  4、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
  5、学会用多种修辞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说建筑物。
  【所用课时】4课时
  【主题解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散落在大地上的音符。每一幢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韵律美,其横向优美的曲线与纵向笔直的直线阴阳相间、互为唱和,构成一曲曲风格各异的乐章。建筑之美或缠绵悱恻,或大气磅礴,或热烈奔放,或含蓄内敛……透过历代名篇和时人今文,我们会明白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主题内容】
  本主题共安排了四大部分:琼楼玉宇、园林亭榭、彩桥荟萃、华夏民居。分别按顺序精选了几篇文章,和同学们共赏。
  【阅读方法】
  这些文章都是自读课文,同学们在自读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泛读:默读课文,了解全文概貌,并同时画出生字生词,默读后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二)速读:先在各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然后以较快速度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给全文划分层次段落,归纳段意,做旁批。
  (三)精读:对于有些精彩语句要反复涵泳,读一读,赏一赏,记一记。
  一、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孙世恺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体积有159.69万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廓,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了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门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3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万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