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70字。
如何使用例证法
教学目标:1.明确使用议论文例证法的一般步骤
2.掌握几种分析说理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
教学方式: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典型问题
例1:去年年底,一天晚饭后,妈妈从抽屈里拿出一迭单据来,交给我,说:“这是你们姐妹俩这半年看病,医院开给的单据,你算一下,明天我到厂里报销……”我数了数,总共十二张,那还不好算?便顺手拿起算盘来拨了拨,迅速地算清了:共计20.64元。按照劳保条例规定,可报销一半,那么该是10.32元,于是便在一张纸条上写好数目,把它用别针与单据别在一起,交给了妈妈。第二天,妈妈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冲着我说:“你算的账好糊涂呀,会计说,多算了八角一分。我特地把单据都拿了回来,让你再算算,找找原因,好接受点教训!你干什么事都那么马虎,要是你是个会计呢?”我重新算了两遍,终于查出了昨晚出错的地方。原来是我把一张0.18元的单据看作了1.8元了,多算了1.62元,除以2,不正是0.81元吗?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很深:办事要认真!
问题诊断:
例2: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古今中外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远的如古时的赵括,军事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近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考试成绩很差,而且不守校规校纪,曾被关过禁闭,受过警告处分,可后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将。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后虽多工作于国防部,却大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种种事实证明,分数与能力并非成正比。
问题诊断:
例3:宽容可获得友谊。《史记》中有记载,廉颇是名武将,有勇有谋,却无智。在战场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蔺相如起初并不是很出众,受人几次举荐,担任使者并谈判成功,于是大王任他为相。可廉颇很不服气,“不忍为之下”。处处针对蔺相如,蔺相如上朝皆称病,路上遇到廉颇调头就走。仆人“以之为耻”,想另谋工作,蔺相如却说:我之所以这么做,“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结果廉颇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了好友,一起为国效力。如果蔺相如不是学会了宽容,而是与廉颇搞内战,那国家肯定灭亡,相反正因他胸襟开阔,才有了这份友谊。所以,要学会宽容。
问题诊断:
三、展示学生论证“宽容”时的典型例子
在齐桓公未继承王位之前,管仲曾辅佐过他的对手公子纠,并曾用箭射中他,差点使他断送性命。当齐桓公继承王位之后,并没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而是看到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才最终成就了日后的丰功伟绩。
作为一个独立的段落,这段论述还有什么不足?
四、读下面的例子,讨论并总结出运用例证法时一般的分析说理步骤
磨难,也是一笔财富。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狱,晚年被流放到荒芜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或许,正是生活的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如果他终日醉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又怎能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名句;如果他终日置身于达官显贵,府第官场之中,又怎能超然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呢?饱经风霜方能凝练出首首好诗,历经磨难而壮心不已,方造就了苏轼这样一位才华盖世,后人景仰的伟大诗人。
根据上面的例子分析运用例证法时一般的分析说理步骤
总结:上例的例证法使用的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原因何在?我们试着分析一下上文的结构。
如果例证法能做好以上四步,就能够做到无懈可击。
五、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难点突破,掌握几种分析说理方法,弥补“机械组合”的缺陷。
例一:优秀的对手是促进我们成功的重要条件。//刘翔2002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仅用四年时间就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为什么刘翔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呢?刘翔取得出色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选择了一个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