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50字。
浅论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虽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也做了具体的规定,但如何具体落实这种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中学生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为:
首先,从教的方面看,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难一时间就完全接受、内化并提升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能力,特别在作文教学方面,教师普篇存在着一些困惑:如何教?教的效果怎样?实践中,教师往往把大部分时间放在阅读教学上,认为作文课弹性比较大,一旦教学任务紧,作文课就会被挤占,有的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就是按部就班、一学期就那么蜻蜓点水的几节课,完成任务了事。教学过程呆板、僵硬,批阅评改被动拖沓,不能及时反馈,写作训练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一句话,作文教学无起色,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开课、示范课很少敢上作文课。
其次,从学的方面看,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心理定势;具体表现是:一番搜肠刮肚的煎熬之后,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段、或无病呻吟、或抄袭敷衍,学生普遍感到作文无事可写,无理可说,无情可抒。绝大部分学生的每篇作文只达到草率拟就初稿的水平,写作训练总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整体作文水平令人担忧。
另外,作文教学还存在理念滞后,命题作文在很多学校比较普遍等问题,这些情况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空间的狭小,教学体系的封闭使学生思想僵化、文章乏味。中考、高考中一篇作文定升学,只重终结性评价,使作文教学成了“为考试而作”的机械训练,学生学习作文的目的不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获得高分,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才华和灵感,并从更深层面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作文教学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