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字。
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祖国语言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养料。
本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相当丰富、复杂。《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屈原执著、高洁的风范等有一定了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两首汉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这些“苦为乐的深刻揭示”、“爱与恨的坦率表达”足以铭记一个时代的心声;可以感受曹操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内心深处最深沉的咏叹以及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本色;还可以体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乐趣。
本单元7篇诗歌,可以从题材上加以整合,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情爱,一是理想。情爱包括男女挚爱,家国之情。
男女之爱:《氓》、《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
家国之情:《采薇》、《离骚》
理想追求:《短歌行》《归园田居》
这单元也展示了近体诗出现以前的古体诗的几种主要节奏形式。从表达方式看,《氓》是赋比兴结合;《离骚》是叙事抒情结合,注意意象的创造;《孔雀东南飞》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加入浪漫主义的因素。
总的看来,这些作品,有叙事的,也有抒情的;有民歌,也有文人创作;有鸿篇巨作,也有短小之作;有四言、五言,还有骚体。其中,《诗经》《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五言诗的产生与发展,又为唐代五言格律诗的繁荣奠定基础。
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要求,结合诗歌教学的规律,以及我校语文教研组的计划,我确定了以下目标要求:
1.了解古代诗歌发展史和古代诗歌的分类。
2.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注意停顿、重读轻读和朗读节奏的把握,尤其是五言诗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一定数量的诗歌。
3.积累常用的字词意义及文言句式,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大意。
4.能结合诗歌中名句(重点句子)来赏析诗歌;并能提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5.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6.以课文诗歌为出发点,阅读相关作家的代表作品,熟记一些作品或者名句,扩大阅读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让学生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到不同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况。《诗经》是四言诗,有两个二字节拍构成诗句,读起来整齐而缺少变化;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有二字节奏和三字节奏组合,有的诗句是两个节拍,有的是三个节拍,上下句之间往往用“兮”字,读起来参差错落有变化又不乏韵律感;五言诗也是二字节奏和三字节奏相结合,有两个节拍,读起来比较活泼,韵律感强。
第二,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地评价,要从具体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
第三,本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时应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
第四,注重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练习里出现了不少如揣摩精彩语句(或诗句)、总结句式特点、体味精妙用词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初步进入语言的内部,去探寻语言运用的奥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及语感都很有好处。因为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使这套教材有意识的追求。
第五,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模仿比兴、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并能写一般性的鉴赏短文。
下面对本单元的课文作简要分析,并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诗经〉两首》:
《氓》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不难把握,难点在于对三四两节的比兴句所体现出的高度艺术技巧的认识和体会。这个比兴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由叙述婚前的恋爱生活自然过渡到婚后生活。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展开海阔天空的联想、想象,举出一些用了类似手法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来,如电影《魂断蓝桥》里,男主人公罗伊被误传阵亡,女主人公玛拉堕入生活最底层,至此故事发展告一段落;下一个故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