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7/5 7:26: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30题,约2620字。  高2010级课内文言文重点句翻译第三册答案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有的人说:“六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了,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
  比较秦国(由于受六国贿赂)得到的地盘,与打胜仗而得的地盘(相比),它的实际数目(要多)百倍;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是这样。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他们。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赵王)杀,(赵国都城)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底。
  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那么(六国)胜负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如果(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结局)或许不是轻易(可以)估量的。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8、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9、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10、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1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愿望!
  1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吧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