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感教育的一些思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对情感教育的一些思考
引言
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促成了“应试教育”和“唯理智教育”这一种“知识的传授唯一”的教育现象的形成。教师把教学教育过程变成了仅仅向学习大脑移植现成知识的单向活动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甚至被窒息的人。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
他们把情感教育排斥在现行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结果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使原本应该是充满美感充满快乐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与掌握的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兴起和培养“全人”、“通才”的教育主题思想呼唤着情感教育。
中小学令人担忧的现状
曾经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当前哪类人是最苦最累的呢?有人说既不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也不是父母、教师,而是我们的中小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来越大,越背越重,脊柱都快被书包压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做作业到晚上12点;他们整天被禁锢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上,许多人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更难得有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甚至可以说,他们承担的巨大压力是他们的父辈们所未能感受到的。难怪这些中小学生也发出这样的感叹:爸妈小时侯的生活真让人向往。升学压力、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和社会对他们寄予厚望的压力等重重压力,压得中小学生都喘不过气来。本来他们应该有自由的天地和生活,他们的天地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然而,他们一入学就失去了这自由的欢乐,被牢牢的拴在了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战车”上,内心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他们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苦学、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