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十三岁的际遇》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作者:南京金陵中学 张昊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犀利( ) 怪僻( )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2.选文首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这两段文字田晓菲所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他们各具怎样的特征?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5.选文第1节的文字很优美,很好地体现了“我”的“喜欢”。请仿照这种写法,用“我愿意……也愿意……更愿意……”写一长句话。
[课外延读一]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比想像的灵巧
我记得大概3岁多时在幼儿园里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感受到另一种挫败:我胖胖的双手对那两根鞋带完全无能为力,我蹲在地上紧紧攥住那两根与我作对的绳子,听见有人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这句话真的很轻,可我却牢牢地记住并相信了:我是个脑子还行手很笨的孩子。我一直避免参加手工活动,因为我“手很笨”,所以至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