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70字。
2009年高考作文三大母题
第一大母题:信心2009
主题引言:
如果我们要为2009年确定一个主题词的话,那就是:信心。
如果我们要为2009年选定一句主题语的话,那就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在,希望就在,勇气就在,力量就在,成功就在。正是靠着必胜的信心,我们把大悲大喜的2008年永远定格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一场大雪,写入历史;一场大震,重塑历史;一支火炬,谱写历史;一只神舟,延伸历史。是信心,激发了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是信心,凝聚了我们全民族的力量。
2009年,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蔓延,我们面临着可能比2008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的衰退,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口减少,企业倒闭,股市不振,农民工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困难,市场购买力降低,等等。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2009!精彩2009!
选文1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人民日报》评论员
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普遍存在着惶恐不安的情绪。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要保持坚定的信心。
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依然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是树立信心的坚实基础。尽管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沉着应对,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
及时而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坚定信心的强大动力。面对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海啸,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见事早、行动快,适时采取了一系列着眼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十项重要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层面的果断调整、有力举措,传递出强烈的“保增长”信号,对人们的信心又是一次提振。
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信心持久的有力保证。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交通、住房等领域存在巨大的空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等都需要大量投入,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在消费方面有着许许多多尚未满足的需求,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拥有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都有很大扩展空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各大产业都得到明显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充裕的资金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更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信心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取得成效。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每次经济调整,都会带来产业结构、技术、体制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就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信心,使我们赢得了2008的辉煌;信心,一定会使我们赢得2009年新的精彩!(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赏析评价:本文敏锐地抓住现实生活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纵览全局,高瞻远瞩,以坚定自信的语气论述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一道理。在行文中,本文从信心的重要性,信心的可行性,信心的动力源泉,信心的持久性,信心的实践性几个方面,深入而全面地加以论述,是一篇鼓舞民心、激励士气的时文。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文章大处着笔的立论,科学严谨的论述,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选文2 在泥泞中建立希望和信心南方都市报编者
过年了,就应当快快乐乐,不管在此之前有多少风雨,在此之后又将有多少泥泞。中华民族是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伟大民族,在鞭炮齐鸣迎新年的时刻,我们正在感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开朗与乐观。而在这个12年一轮回的牛年的开头,这种开朗乐观又分明承载了特别的内涵,流露了更为丰富的意蕴。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极为不平凡。年初的漫天飞雪,挡住了千万游子的归乡之路;上半年奥运火炬在海外传递,遭遇了种种波折;5月份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举国顿陷伤悲;就在8月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从发达国家发端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也在出乎意料之间袭击中国。接二连三到来的危难,极大考验了13亿中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际上,中华民族历来多灾多难,然而,危难从来没有压垮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一次次从艰险困苦中汲取了生命意志和奋斗决心。仅从进入近代以来的时间论,中国经历了抵御外敌入侵、内部争斗之困,还有包括洪涝和地震在内的严重自然灾害,一直是在苦难、艰险和曲折中前行。正如李大钊先生在1923年所写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所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中国是在近代以来的危难中,完成了对自身的再造和重生。中华民族这种从危难中奋起的战斗精神和坚强心灵,李大钊先生曾有非常好的概括。他说:“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