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30字。
记叙文写作指导——写事要有点波澜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一、巧设情节,制造冲突(或误会)
“一波三折”技巧中的“波折”要设计得入情入理。只有让读者感觉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才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二、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技巧,关键在于通过具体情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搁置起来,暂时不把情节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时候再交“底”。
三、倒叙和插叙
倒叙法: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插叙法: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四、抑扬互变,摇曳生姿
所谓“抑扬互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一位同学以《距离》为题,写“我”带着“隔膜”的心态踏进了继父的家门,为了鼓励我努力学习,继父每天晚上都捧着一本书,陪“我”读到深夜。不管多累,第二天早上他依然出苦力,干活挣钱。一年365个夜晚的伴读,渐渐愈合了“父女”间的距离。如果就此收尾也未尝不可,但作者却匠心独运,设计出了石破天惊的突变式结尾:
收到通知书那天。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无尽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地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
当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突变式情节设计迸射出浓烈父爱的强大震撼力,激荡起读者心头感情的潮水。
在具体写作中,也应该掌握好一定的“度”,做到“抑扬要自然,转换顺畅”。否则,就可能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更切莫故弄玄虚,否则便会画虎类犬。
范文三四五
国人乘车“只争朝夕”。我几乎被挤扁,终于钻进了车门。
我的座位是临窗的三号。还没坐稳,刚才踩我脚的那个小山似的女人,一屁股将四号座位压得“咯吱”呻吟,一下子,我的地盘被她侵占去三分之一。盛夏乘车摊上这样的芳邻,真是不幸。
我的这排座位是三、四、五号。五号座位上是位不满二十岁的姑娘,一副近视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我瞥她一眼,见她表情丰富的脸上清晰地写着对四号邻居的厌恶。原来,五号的“疆土”也遭到胖女人的“扩张”。只见五号几乎愤然地急挥纸扇,把胖女人呛人的汗酸味扇到我这边来。我心中非常恼火,但又不便说她。
汽车在郑汴公路上飞驰,闷热的空气与发动机的“哼哼”声胜过催眠曲,车上的乘客有半数在打盹。四号的眼皮也在合拢,小山似的身躯慢慢向五号位倾斜,我幸灾乐祸起来;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渍斑斑的“盐碱地”,可以从俏姑娘那里揩到一点香水味了。
五号由表情讨厌,到怒气升腾,由“厌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