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江西湖口二中 余春明
研究性学习以其全新的面孔早已风靡欧美,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春风的吹拂下,研究性学习已进入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正处于尝试阶段,还未形成统一的部署,也不可能有一定之规,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能否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到研究性学习尝试的是否成功。本文试就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性学习”,从字面上 ,是“学习”,好象与“教”无关。于是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偏见,好象研究性学习只是学生的事,与教师关系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宏观上作一些要求后就撒手不管,让学生去自由研究。这样一来,由于教师的放手,也就造成了学生的放任自由。兴趣高的、认真的学生也许会去研究,但是由于目的不明、方法不当,结果是事倍功半;兴趣低的、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许压根就不当回事,根本就不会研究,结果肯定是无功而返,研究性学习也就成了形式主义。
实际上,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教师的主导地位丝毫也没有削弱,相反得到了加强。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搜集资料、撰写论文、组织讨论、评价总结等都离不开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将是一团乱麻、一盘散沙。教师的正确引导、点拔会使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给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提高素质的场地。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不可估量性、突发性问题会使得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应变能力就成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讲,研究性学习会逼得教师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课外进行吗?
在尝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课外进行。好象在课内进行不大现实。一方面,课本知识要在课内完成,再将研究性学习放在课内,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需要查询大量的图书资料,课内根本就不可能。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共识,研究性学习就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在课外进行实践。其实,这是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误解,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内,任何忽视课内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利用现有的教材,就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教学走出传统的巢丘。不求面面俱到,只从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点带面,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在课内确定研究的内容,鼓励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