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道题,约5030个字。
2008-2009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揶揄( )( ) 哽咽( )()迁徒( )()
浩瀚( )()匿迹( )()憧憬()()
2、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6分)
(1)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2)比喻突出的显示出才能和本领。()
(3)形容非常稀少。()
(4)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5)比喻征战的劳苦。()
(6)经受艰辛苦难。()
3、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6分)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并不是非要到达。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1)联系上下文,仿照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2分)
就像,并不是非要到达。
(2)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4分)
抵达起伏琐碎不胜其烦弥足珍贵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①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②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③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④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⑤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A.③⑤②④①B.③④①⑤②C.③⑤④②①D.③④②⑤
5、《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5分)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1)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 和 。(2分)
(2 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2分)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1分)
6、依据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意思,请为下面语句标出重音。(5分)
⑴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是篮球)
⑵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你别推托了)
⑶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有我一人知道)
⑷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一定会做台球)
⑸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知道你,别人我不清楚)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15分)
⑴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⑵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⑶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量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