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60字。
《红楼梦》中探春形象再探索
作者:kangpei
摘要:
本文主要从再探索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试图从不同层面诠释探春,一是论述探春的思想性格特点;二是人物评价的探讨;三是讨论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力求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其创作思想,更好地认识其高妙的人物塑造技巧,更好地把握《红楼梦》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文彩精华 见之忘俗 治家之材 寄寓理想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有一着墨虽少,思想性格却别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即诨名“玫瑰花”的贾家三姑娘——探春。
贾家“春”字四千金,探春形象塑造得十分饱满、富有个性。然而,作者在赋予她独特思想性格和鲜明个性的同时,也使人物颇具争议性。本文试图从探春的思想性格特点、对人物评价的探讨以及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三个方面,对探春这一人物形象作一探讨。
一
探春出身低微,在贾府地位并不尊贵,是庶出且又是女儿家,但她却识文断字,知书达理,“才自精明志自高”,“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并未大肆渲染其文章、才华出众,志趣高雅不俗,是“女中丈夫”云云,而是通过细节描写,在不经意中很自然地流露出本意。
二十七回写探春攒下零用钱,积存一笔后托宝玉再买些“好字画儿”,“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些“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轻巧玩艺儿”“多多的带些来”,显示出不俗的趣味。三十七回借探春给宝玉的结社帖子,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地将探春的“文彩精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还特地将贾芸的帖子紧随其后,两相对比,更衬托出探春的文笔精彩脱俗,的确巾帼不让须眉。同回在探春与黛玉的闲谈中,巧妙地告诉读者,探春最爱大叶舒展的芭蕉,自称“蕉下客”,高雅的情趣又很自然地流诸笔端。四十四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后带人到探春的“秋爽斋”小憩,只见探春房中布局开阔,“……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从以上摆设足以说明居室主人不凡的气度,高雅的个性,见之忘俗的文彩,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探春不同于脂粉队伍中一般女孩子的高朗开阔,通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