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630字。福建省永定一中2007-2008学年高三上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林 伟 审核人:肖中良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稗(bài)官 妍媸(yán chī) 饿殍(piǎo) 忌讳(huì)
B、摇曳(yè) 汲(jí)取 恍惚(hū) 回溯(sù)
C、妨(fáng)碍 怅(chàng)然 譬(bì)如 轻鸢(yì)剪掠
D、羞赧(nǎn) 口讷(nè) 逾垣(yuán) 同仇放忾(kài)
2、下列有关文论的引言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
B、“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就是说,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象,其辞藻、韵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
C、“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了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除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出生活和自然。
D、“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就是说,文学作的不要过多的夸张、渲染,应保持朴素的本色。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见狱吏则头枪地 B、不能引决自裁
C、唯群臣与大王孰计议之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教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D、形容枯槁
5、下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①为天下笑 ②而君幸于赵王
C、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君何以知燕王
D、①安在其不辱也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教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流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的活动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也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