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16 21:31:2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10字。
获省二等奖
                        《前方》教学设计说明
                   临清第一中学  徐荣霞
    《前方》是一篇哲理性摄影散文,由画面生发联想,作者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探讨的是“家”的人文内涵,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本着新课标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多样性、体验型、问题性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作了如下处理。 
①划出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的哲理氛围。
②尊重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如讨论“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是否和人们的乡土情结相悖,是否有悖于人之常情的时候,只要求学生找出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对于家的人文内涵先不做探讨。学生理解了“路”、“前方”、“家”的多重含义,再进行探究,就水到渠成了。
③  注重知识(反弹琵琶)与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联系语境理解文本的习惯与能力的训练)。如“路”、“前方”、“家”都有多重含义,先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然后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从具象走向抽象,深入解读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些句子(如“无家可归”)理解的难度相当大,我则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以形象的例子来理解文章所包孕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悲悯情怀。 
④ 情意性教育是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利用文章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为本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自始至终都贯穿这一主线,观察照片,关注人物心理;联系现实生活,理解主题;回答末段问题,深化理解;结合感悟,坚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⑤为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口读书,交流感悟,举例争论;动手标记,做批注;动脑学习知识,思考人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论,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兵教兵。教师少讲精讲,点拨引导。精讲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摄影散文、反弹琵琶等),点拨、引导用语力求精辟、优美、富于启发性。
    补充说明
这是在新课标下上的较成功的一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都有切实的提高。下面的教学设计,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情况又作了改进与调整。
 《前方》教学设计
                                 临清第一中学  徐荣霞
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摄影散文这一新文体的特点
2、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能批注重点语句,把握立意上的反弹琵琶的写法。
3、情感  体会文中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联系语境体味“路”“家”“远方”的含义
2、体会文中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家”-----精神家园的含义。
2、把握立意上的反弹琵琶的写法。
3、学会批注,养成做批注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摄影散文。
1、引导学生观察正文开始前的照片,畅谈感受与理解。
问题提示:这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名叫《前方》的照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想想照片中的人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
从人物的表情看他在想什么?
见过这样的带照片的散文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