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重在操作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不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学科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技能技巧相结合的学科,所谓知识性,包括文学知识,语言知识,读写知识等等。所谓技能技巧,包括写一手好字,朗读好一篇文章,作一篇好作文,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
一、 从入校开始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一种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力量,培养好的习惯,应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初一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从入学起应抓紧训练,以至习惯在自然。小学到中学有一个适应期,我们要尽量缩短适应期。在第一节课上,就应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指导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我向学生们上的第一节学法课上就是怎样进行课前预习,之后又教给他们如何看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如何从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中确定教学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前几周,对每天的预习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好的提出表扬,这样用不了一个月,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养成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作课前预习。紧接着的是教给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诸如字、词、作家、作品等问题,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明确告诉学生生字词部分一律自己解决,老师只做检测。和这项工作同时进行的是每课之前的预习检查,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环节,要想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就是一句空话,试想想,只有要求,不作检查,怎么会有反馈信息,学生又如何能加以重视呢?我制定了一个达标指标,成绩为80分为合格,凡不合格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补习,由课代表记录。刚开始,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不能接受,认为老师要求太高,但检查了一两次后,学生们就高兴地表示接受了,困为只要按要求预习就能达标。检查内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例如,学习第一单元课文,在检查中以字词为主,以后逐渐增加到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内容。初一只有半个多学期的时间,学生就能适应这种检查方式。几年来,我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检测学生的预习能力,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