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的语文和语文的游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而今它已经慢慢地游离了语文学科的本真,沦落到如今“人非人,鬼非鬼”的境地,成了一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究竟是什么“造就”今天这“游离的语文”?什么陷语文于如此尴尬的境地?<br>
【关 键 词】游离 语文 回归<br>
“游离”是一种状态,即一种事物慢慢地离开自己的中心。当前的语文就是一种处于尴尬境地的游离的语文,它已经慢慢地游离了这一学科的本真,沦落到如今“人非人,鬼非鬼”的境地,成了一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年初,听说省内一重点中学就“是否有必要开设语文”这门课在网上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一个令人心寒的结论:没有必要。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而今竟沦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实在令人心痛。<br>
究竟是什么“造就”今天这“游离的语文”?什么陷语文于如此尴尬的境地?时至今日,这该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了;否则,“语文的游离”将越来越远,甚至有一天我们再也拉不会来。到那时,这不仅是语文及语文教育界的悲哀,更将是民族的悲哀。<br>
面对着“游离的语文”,守望者们在哭泣,在呼唤——回来吧,语文。<br>
循其源、问其根,方能断其症。正是“语文的游离”导致了“游离的语文”的形成。笔者认为,语文游离的原因表现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人为的,也有自然的。<br>
一、语文属性的游弋<br>
俗话虽说:“事不讲不明,理不辩不清”,但不是所有的事理都在争辩之后变得清晰,有时甚至让人不知所从,关于语文的学科性质和语文教育辩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