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模块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五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2 7:36: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3课,约11000字。苏教版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探索与发现》、《奇异的自然》、《美丽的创造》练习,专题检测。【探索与发现】 《物种起源》绪论·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浙江蒋平编写
[基础]
1.选出下列注音及字形全对的一项
A.栖(qī)息   慷慨概(kǎi)  狭隘(ài)    槲(hú)寄生
B.胚(pēi)胎  间(jiān)断  搜(sōu)集    干扰素(sù)
C.诱(yòu)使  纤(qiān)维    疟(nüè)疾   胰(yí)岛素
D.衍(yǎn)生   规模 (mó)  病症(zhēnɡ)  综合征(zhēnɡ)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情形叫做__。
②我愿大胆地表示,我相信这种研究具有高度价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__,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肯定。
③改编者没有很好地把握艺术作品的主题,纯凭主观愿望,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和人物,__大大地削弱了原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A.退化   忽略   因而          B.蜕化   忽视   因而
C.蜕化   忽略   反而        D.退化   忽视   反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虽然太极端,但决不只是耸人听闻,人类迄今安全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奥秘非人所知! 
B.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
A.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因为是“在1837年想到”,还未得到各种事实的证实,对于问题的了解显得相当谨慎,所以用“也许”、“一些”加以限制,很有分寸。)
B.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当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是在发展的,加点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
C.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至少是可能”说明了作者心中尚未把握遗传变异的情况,遗传变异只存在于人类的选种、家养状况下才会出现。)
D.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混入”说明出现错误是不自觉的,一时未能发现,表明了作者对于科学的审慎态度。) 
[阅读]
阅读课文《<物种起源>绪论》第5段,回答5-7题。
5.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这个观点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来的?
7.第⑤句“又如槲寄生的情形……也同样是不合理的”主要的意思是
A. 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遇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界条件和植物的习性的影响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和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