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9 17:12:2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200字,共2课时,课前有第一专题的分析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江苏版]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
江苏省洪泽中学 张宝玉
一、专题内涵解说:
科学在发展,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也在发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不只是单纯地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技术性难题,更不仅仅是为了征服自然,满足自身的欲望。如果仅仅从技术的、工具的、功利的角度去看待与运用科学,就更不容易处理好科学与人的关系,摆不正科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甚至会走弯路,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正是从这一点上,倡导文明、进步的科学观和价值观,保证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关注并且努力解决的课题。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第二板块“神奇的自然”则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丰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惊叹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第三板块又将目光收回到人类自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二、教学目标:
⒈学生能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⒉学生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⒊学生能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⒋学生能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能对科学的事物与道理进行说明。
⒌学生能积极参与科学实践,阅读科学类读物,并能就其中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三、教学建议:
这个专题基本上是说明文,设计这个单元有让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进行一些梳理的意图。本专题主要学习方式可为文本研习。
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以说明为主,应以说明文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习,可在理清作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和《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辨析“绪论”与“序言”的差别,明白“绪论”的特点。《〈物种起源〉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可以从文本研习入手,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分析,了解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工作方式甚至思维特点,如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注重实践以及自信坚定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为学术报告,在结构上具有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由总而分,渐次进行,以此来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介绍生物科学工程,多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举重若轻、明白晓畅,应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其说明特点及其取得的科普效果。
第二板块:神奇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经典性说明文,结构比较清楚,相对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其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这一点教学时需要特别强调。
《斑纹》这类文章,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兼具散文随笔和科学小品的特点,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它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也与现在的人文主义、生态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要引导学生理解“斑纹”的内涵,注意《斑纹》的写作特点:《斑纹》以一驭多,自由而洒脱,文章描写了许多现象,但始终以斑纹为中心,散而不乱。应引导学生注意《斑纹》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如运用多种手法,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使表达对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如语言绘形绘色,准确又富有诗意与智慧;有的地方画面的说明与描写具有质感,逼真,而有的地方则极富抒情性。再如文中的许多议论性的语句,将自然现象进行文化的阐释,富于个性与启发意义。
在教学时应注意说明文的实用性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外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等,在教学时应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知识。
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
本板块属于“选学”内容。可以安排课外自读,也可以在课内完成。
《景泰蓝的制作》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说明对象既与科学有关,又与艺术有关,是科学与美的结合。要提醒学生注意审美和科学技术因素在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体现。
《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典范说明文,应以此文为范例,让学生加强对于同类说明文明白晓畅的风格以及说明顺序、详略安排、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认识。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在指导研习时,应首先让学生把握文章大的结构,再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其中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以及其语言方面的现代感、思辨性,有一种智性之美的特色。
《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等都有大量实物或图片资料,应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指导研读时,则要引导学生依托文字去发挥想像,培养把抽象的说明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思维能力。
这个专题的几篇作品类型不同,特点各具,基本上涵盖了说明文教学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在本板块教学时,可以与前两个板块打通,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说明文的学习,感受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能看清文章是如何由主到次,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来阐明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的;学习如何汲取观点,搜集论据;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的说明文知识,例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
四、课时安排:(总计12课时)
“探索与发现”3课时;“神奇的自然”4课时;“美丽的创造”3课时;写作实践2课时
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⒉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⒊结合《这个世界的音乐》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进行评价。 
⒋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教学重难点
⒈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⒉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⒈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⒉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⒈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⒉在课前播放有关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设计二:1895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一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士·达尔文的头一部巨著。
二、新课推进:
㈠解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