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6800字。
淳安县威坪中学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
友情提示:
亲爱的同学,进入高中学习已有两个多月,高中语文引导你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徜徉其间,你一定很有收获,现在请你在这份试卷上摘取丰硕的果实吧!不管你的果实是甘甜,还是酸苦,都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了,你就是优秀的!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3分)
A.峥嵘(zhēng) 沉湎(miàn) 甄别(zhēn) 汗流浃背(jiā)
B.摭拾(zhí) 溺爱(nì) 商榷(què) 自怨自艾(ài)
C.摇曳(yè) 干瘪(biě) 唏嘘(xū) 面面相觑(qù)
D.脊梁(jǐ) 累赘(léi) 怅惘(càng) 瞠目结舌(chē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3分)
A.因为她有无比丰富的创造力,她的记忆一直追诉到神话以前的时代。
B.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字——“笔”。
C.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
D.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有的侘傺无聊,煞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
流连光景。
3.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 )(3分)
(1)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_______了。
(2)“落霞与孤鹜齐飞”,那一点孤鹜终于_______不见了。
(3)小华与丽丽就因为那么一点误会已经半个月不说话了,后经团支部书记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向二人说明了真相,终于使二人_______了前嫌,重新和好。
A.消失 消释 消逝 B.消逝 消失 消释
C.消释 消逝 消失 D.消逝 消释 消失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学员们长期生活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求真务实的习惯。
B.这项研究耗费了他几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功败垂成,他兴奋不已。
C.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D.这两个要素之间休戚相关,缺一不可,你平时一定要注意。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持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成果,加深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培养文化认同感。
D.越来越重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生们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情。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 就是要有条理。
B.十八岁究竟意味着什么:送别幼稚走向成熟,已有了独立的人格。
C.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
D.想想那答案的雏形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空气、水、阳光、气管、心脏、……哈!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意识,飘着药品的味道。
二、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