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800字。
诏安一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科试卷
注:1.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3.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每小题2分)
(1)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2)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3)“哼,老头子。”
(4)“倒高兴……。”
(5)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6)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7)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8)“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4),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9)老栓慌忙摸出洋钱,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过灯笼,一把□下纸罩,裹了馒头,□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一□,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1.对文中画线语句“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语句运用环境描写,既渲染了气氛,又创设了情境。
B.前句是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环境的冷峭、阴森。
C.后句是社会环境描写,写出了国民的麻木、愚昧。
D.“一无所有”与“只有”前后矛盾,破坏了环境氛围。
2.对“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
高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行动描写写人物心理,突出了老栓的愚昧与麻木。
B.“跨步格外高远”侧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逼真、生动。
C.明知所要得到的是烈士的鲜血蘸着的馒头,却显得爽快,足见其愚昧。
D.“仿佛一旦变了少年”作者借助联想的方式,写出了老栓的快乐心情。
3.对第8语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运用交易用语,活化出康大叔的贪婪嘴脸。
B.“眼光正像两把刀”形象地写出了康大叔凶残。
C.“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老栓的懦弱一面。
D.整个画线语句,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
4.填入句中方框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抢 撕 塞 掂一掂
B.抢 扯 塞 捏一捏
C.拿 扯 递 捏一捏
D.拿 撕 递 掂一掂
二、阅读下文 回答5—8题(12分,每小题3分)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座位上却(①)地坐着一个十五岁上下(②)的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③)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