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60个字。
《永久的悔》同步练习
詹长青
一.基础集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盈眶( ) 简陋( ) 蹭饭( ) 够呛( ) 轮廓( )
难以下咽( ) 唾手可得( ) 懵懵懂懂(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立( )之地 俯( )皆是 ( )人篱下
背乡离( ) 心肝俱( ) 物以( )为贵
3.为下列句子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____母亲。(赡养 侍奉 迎养)
(2)劈高粱叶,田主______不禁止, ______还欢迎; 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粱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 虽然、但是、由于; 不但、而且、因为; 因为、所以、只是)
4.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说明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的”、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借代 设问)
B.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红”色变了。(借代 夸张)
C.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比喻)
D.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的身上。(引用、比喻)
5.本文所说的“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
6.本文中的母亲表现出了哪些特点?
二.阅读理解。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来年感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饿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