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00字。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讲座(一至三)
之一巧用限定 文思泉涌 ——命题型记叙文审题一法
特级教师石家庄一中魏平
审题是命题作文关键的一步,拿到一个作文命题首先要明确就是题目本身对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我们想的也应该是写什么和怎样写。我们在写作中大致都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出神地盯望着写在作文纸上的题目,却半天不知道如何下笔,从哪里下笔;或许我们洋洋洒洒地写了两页纸了,一读,才感觉到文不对题。文章离不离题、能不能写好与审题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说“审题善,佳文成一半”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忽视审题,就可能文不切题,甚至离题万里,这样的文章即使内容再丰富,语言再优美,层次再清楚,也不能算作好文章。
记叙文的命题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从目前以及今后的高考趋势看,为了充分展示学生写作创造力,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往往是选材宽泛,构思想象的空间很大,如果我们在审题中缺少选材构思的依据,写出的文章常常是零乱而空泛,甚至会背离写作要求。
例如《雨中》这个命题,是个极简单的命题,又是个选材极宽泛的命题。我写什么样的雨中?是冷雨中,还是柔雨中;是暴雨中,还是微雨中;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还是寒风凉彻骨的秋雨中?我写雨中什么样的事件?雨中漫步?雨中修车?雨中上学?还是雨中的泥泞,雨中的争吵?似乎凡是雨中背景下的景物以及人物的活动,都可以入作,但是又不能都入作。
那么,选材的依据是什么呢?我觉得,借助于限定的审题方法,用增加题目内涵缩小题目外延的方式来确定选材趋向,不仅能够使自己的作文避免零乱或空泛的毛病,还会往往达到文思如泉涌的效果。因为,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多,可写的内容就多,外延小,写起来就不会宽泛、零乱。如《漂亮女生》这个命题,选材构思的空间很大,假如我把题目限定为“心地善良的漂亮女生”“助人为乐的了女生”“活泼直率的漂亮女生”或者“漂亮女生并不漂亮”……选材范围是不是小多了,也具体多了呢?
如何使用限定的方法呢?
以《雨中》为例,这是一个场景型的命题作文,假如要求以此为题写一个200多字的片段,我们该如何限定选材呢?
限定观察角度:观察点的不同,场景描写的特点也会有不同。仰望中的天空明月与俯视下的水中映月不可能是同样的景色。就《雨中》来说,花坛边的雨中与闹市上的雨中;校园里的雨中与乡村里的雨中,柏油马路上的雨中与抗洪大堤上的雨中;隔窗而望的倾盆大雨中与撑伞漫步的潇潇细雨中……观察点的不同,“雨中”的限定点不同,人物的活动,景物的特点,言志的倾向,就不可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