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出奇效——谈诗文结尾的形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7 11:54: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00字。
逆转出奇效
                         ——谈诗文结尾的形式
闲暇之时,读文品义,既增长了见识,又陶冶了性情,有时还会有些独特的体会。比如,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作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它们有着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这结尾之所以出人意料,是由于它们对前文内容来了个逆转。这样的结尾会使诗文跌宕有致,波澜起伏。逆转式的结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的逆转
语言的逆转往往是前面的语言平淡甚至庸俗,而在最后用语却陡地巧妙新奇,画龙点睛,使诗文结尾意境顿生,取得超乎想象的艺术效果。因此,语言的逆转也可说是意境的逆转。看下面几例:
1、古时某年冬天,瑞雪飘飘,几位骚人赏雪吟诗,颇是得意。一村童见状,也随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骚人闻之,不禁讥笑道:“如此俚俗,也配称诗?”村童淡然一笑:“飞入芦花都不见。”骚人闻之一惊。前三句平淡无奇,“飞入芦花都不见”如奇峰突起,境界陡地一转,完全补救了前三句的平庸粗俗,描绘了片片雪花纷纷飘落、融入芦花荡的神奇景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明代朱元璋虽行伍出身,却有些才华。洪武十四年春,太祖与众翰林以“金鸡报晓”为题各写一首诗助兴。万岁爷提笔写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面面相觑,有人甚至掩口笑了起来。不料,朱元璋又写了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戏剧性的逆转取得了石破天惊的效果,众学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情不自禁地山呼“万岁”。 
3、明朝著名才子徐文长聪慧过人。一日,他与众文友在杭州孤山一亭内赋诗作画,徐文长一口气写了四句:“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大家听了都很纳闷:大才子怎么写出这么俗的话?这也叫诗吗?但见文长从容续出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大家顿时称奇,无不折服。这一景一情,一平一折,后两句起死回生,使诗画龙点睛,意境新奇。
二、情感的逆转
情感的逆转往往是指诗文后面的内容表现出的感情与前面内容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结尾的情感来了一个大的转折,而情感的转折又深化了主题。如:
唐人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单看前三句,会让人产生一种丰收在望的喜悦。既然四海没有一处闲田,又是丰收之年,农民们应该衣食无忧,高高兴兴,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可结尾陡然一转:“农夫犹饿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