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美在何处
- 资源简介:
-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选用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诗《错误》,对这首诗的解说,教参上认为“它描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并说“《错误》一诗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只是将这一主题用现代语言表现出来了”。我认为这些说法均不妥。
对一首诗的定位,关键是确定谁是抒情主人公,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显然,教参认为等候归人的女子,也就是诗歌中的“你”是抒情主人公,因此才有了上述宫怨闺怨等说法。但就本诗而言,我认为抒情主人公应该是“我”。
全诗以“我打江南走过”始,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终,诗中“我”的动作和心理感受贯穿始终。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自然联想到在家中等候“我”归来的女子。因“我”多年不归,女子在苦苦等待中容颜憔悴,“如莲花的开落”。进而,“我”由联想到想象,想象女子等待的寂寞、惆怅、幽怨。在这里,作者把想象中女子等待归人的心理和“我”的行踪巧妙的糅合在一起,“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读者不难想象:傍晚时分,“我”骑着马,走进小小的城,沿着青石的街道行进,最后目光停留在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