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30个字。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学会分析简单准确的说明语言。
二、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 教学难点:理解用不确定的词语表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四、 教学设施:小黑板
五、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作业,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
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学生谈出意见后老师总结: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准确……符合客观事实)
师:引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并比较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总结其中的规律。5分钟后,比比谁能说得好。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早。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这种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讨论后明确: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概括规律: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