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30 22:40: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字,以学生为主体,品味文章的诗意美。
听听那冷雨 教案
aawen
一、导入:
2002年,余光中先生在山东大学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中国人,如果他一直墨守传统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孝子;如果说他一直向西方取经而不回来,那他就变成了一个浪子。孝子不会发扬光大,浪子一去不回头。只有回头的浪子才能成气候,因为他融贯中外,吸取外来营养,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  
   余光中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就是一个回头的浪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让我们走进他的“冷雨”中,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愁吧。(投影标题) 
 二、解题
诗文的题目往往包含着文章丰富的信息,大家看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用“听”而不用 “看”呢?
听雨更有美感意蕴;更有高雅的情趣;更能唤起丰富的联想。
“冷雨”怎么理解?
“冷”有两层含义: 
(1)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外在的感受。 
(2)作者远离大陆内心的凄凉。 
从文章的冷雨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漂泊他乡,思念故土的乡愁。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读了之后对文章总的感觉怎么样?(语言美 意象多 化用诗词  时空转换)
三、整体感知
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哪里是实在的写,哪里是联想和想象?
学生发言。
开头:从台北的春寒雨季引起思乡之情。接着回忆,从各个角度写雨,最后又回到台北的现实。
中间一大段都是写雨的。请问:都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呢?各有什么韵味?
第5段有个关键句,对你有所提示。先找到。(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2段:品雨(从汉字中品味雨的韵味。)
3段:嗅雨(台湾)
4段:观雨(美国落基山)
5—11段:听雨(大陆 台湾)
进一步思考:作者认为美国落基山观雨没有中国韵味,作者的所谓中国韵味是指什么?
(杜甫、王维的诗境;宋画米家山水。总之缺少文化意蕴。)
听雨,听了一些什么雨?作者各有什么感受?
词中的雨(蒋捷词)
文中的雨(王禹称《黄岗竹楼记》)
大陆老屋的雨
台湾日式古屋的雨
公寓的雨
四、品味语言,鉴赏意境
文章写得很美,又充满感情。下面请大家找出自己喜欢的写雨片断,来品味作品情景交融的境界。
(学生诵读、讨论约5分钟)
学生发言。
例:我找的是第一段中的“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