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活语文课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过程看,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因为僵硬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爆竹”的技巧,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师者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上“活”语文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几种方法,觉得效果不错。 <br>
一、导语的设计<br>
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学生好奇心强,得到课本后,立即翻个遍,专拣精彩的篇章看,加上教学前要求预习,所以到教师授课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无多大的新鲜感了。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里,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导语,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教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几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昏昏欲睡之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催眠曲。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课本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沉寂的局面。如教《死海不死》时,我是从俗语上去设计导语的。我说出“人不可貌相”一语,要同学们接下句“海水不可斗量”。我立即发问:“海水真的不可斗量吗?”一石冲开水底天,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让他们再思考。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能,要不然,课文中的数字从何而来。”他发现问题了,但不知如何解释。于是,我就介绍了科学工作者如何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取样分析,然后根据死海的面积和平均浓度加以推算才得出的结论。这样,不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且,使他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情趣。<br>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